<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 <button id="wpom7"></button>

      1. 元末明初,朱元璋選擇定都南京,主要是考慮什么情況?

        原標題:元末明初,朱元璋選擇定都南京,主要是考慮什么情況?

        朱元璋之所以選擇定都南京是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地理位置有著很大關系的。朱元璋稱王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慶路后,將其改名應天(現在的南京)。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城市是和當時的政治環境以及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的,朱元璋是安徽人,他的部隊中大部分人也都是這一地區的,而當時的南京作為當時這一片地區的最大城市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首先占領了這個地方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而像南京這樣大型的城市占據了以后是非常容易吸引人才過來的。另一方面在經濟上,通過對這一區域的占領來獲取地方的賦稅。也能夠反過來支持自己的政權和軍事力量。而當時其他的大型城市并不在朱元璋的控制下,他只能先優先選擇自己控制下的南京作為都城進行建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元末形勢圖

        朱元璋在初期的發展

        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安徽濠州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后去世。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行童。 不久,當地鬧饑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云游化緣。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覺寺。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并推韓山童為明王。 接著,徐壽輝起于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 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后,郭子興自稱元帥。 朱元璋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

        鄱陽湖大戰圖

        朱元璋定都南京的選擇

        此后朱元璋在郭的部隊里面發展,因為奮勇作戰且能夠識字深得郭子興的看重,還把他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后來郭子興病故,他就繼承了郭子興的部隊繼續在當地發展,其后隨著實力的膨脹,他開始進攻積極謀求發展,攻下了幾座城池。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進攻集慶。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朱元璋進城后,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

        在當時雖然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但是占有的地方還是很少,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并朱元璋。此時在南京定都就能夠很好的發展自己的勢力,因為南京獨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且有長江天險,為了積聚力量,朱元璋采取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在這一時期開始崛起。

        朱元璋圖

        綜上所述,朱元璋選擇定都南京是因為當時政治和經濟的需要,而南京的地理位置對于朱元璋建設自己的根據地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定都南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發布于:山東省
        閱讀 ()
        推薦閱讀
        免費獲取
        今日搜狐熱點
        今日推薦
        久久三级无码
        <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2. <button id="wpom7"></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