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 <button id="wpom7"></button>

      1. 月薪過萬很普遍?抱歉,這才是99%中國人的工資真相

        原標題:月薪過萬很普遍?抱歉,這才是99%中國人的工資真相

        不是所有的牛肉

        都能放心地上家里的餐桌

        4月27日晚上19點,來雅君直播間

        我們將為大家推薦,給家人和孩子

        更安心、更營養、可追溯的全牛食品

        月薪過萬很普遍?抱歉,這才是99%中國人的工資真相音頻:進度條00:00 14:55 后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這幾天,想必你也在網上看到了這則新聞。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3年一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870元?!?

        同步,把兩個話題再次頂上熱搜:

        #月收入過萬是什么水平#

        #你的月收入過萬了嗎#

        話題下一片吐槽:

        “沒到平均線,我拖國家后腿了”;

        “都懷疑自己領的不是工資,是低?!?。

        確實,每一次,媒體公布平均工資,無論是各省市,還是各行業,總會在很多人心中炸開不小的波瀾:

        “月薪過萬的人,真的遍地都是?

        我還拿著幾千塊的工資,是不是只配做一個窮人?”

        這幾年在社交平臺上,我們看到了太多高薪神話。

        #90后券商交易員月入超8萬#

        #華為員工月收入平均6.5萬#

        哪怕是不斷陷入裁員降薪風波的騰訊,去年平均年薪也達到102.5萬,著實讓人眼紅。

        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給人一種錯覺:

        在這個遍地黃金的時代,月薪1萬不過是最低起始點。

        只要給自己一個機會,輕輕松松也能年薪百萬。

        就連很多尚未畢業的大學生,也心懷美好憧憬。

        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

        超20%以上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后月薪可過萬; 67.65%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

        可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我們不妨來看一項個稅數據。

        2018年我國新稅法實施以后,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調整為5000元,納稅人數從1.87億人降至6400萬人。

        也就是說, 實際月薪超過5000,需要繳稅的人數才640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左右。

        哪怕現在是2023年了,這個數字的增長幅度也不會超過7%。

        那對未來信心滿滿的大學生們呢?

        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076萬,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創歷史新高。

        而在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中, 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是6507元,比去年下降了12%。

        很殘酷,但這才是現實。

        我們都被社交媒體給騙了。

        真正賺高薪的,只是極少數人。

        而這極少數人也多為行業精英,教育認知水平較高,相對應也掌握較多互聯網話語權。

        他們大量聚集在互聯網平臺,善用著各種渠道為自己發聲。

        再加上各媒體常常利用“月薪10萬”“年薪百萬”這種獵奇方式來抓大家的眼球,讓人不自覺陷入了“幸存者偏差”。

        以為這些經篩選而產生的信息或現象,就是普通人真實的收入水平,以為自己可以和他們一樣。

        殊不知,“以為錢很好賺”是成年人最大的錯覺。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只要自己不是混的最慘的那個,就行了。

        也會有人焦慮再生:

        同樣都是北上廣,我為什么沒有拿到這個工資?

        分析師@蔣亦凡舉過兩個例子。

        假定3個人的工資是12000,10000,8000;

        平均下來是10000,那收入水平是不錯的。

        但如果3個人的工資是23000,4000,3000;

        雖然平均下來同樣是10000,但其實有兩個人的收入水平是很低的。

        假定3個人的工資是12000,10000,8000;

        平均下來是10000,那收入水平是不錯的。

        但如果3個人的工資是23000,4000,3000;

        雖然平均下來同樣是10000,但其實有兩個人的收入水平是很低的。

        所以,所謂的平均工資,對于個人缺少實際的參考價值。

        只是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人們永遠只記得第一名,卻忘記第二名乃至我們,都是被平均的分母。

        以2023年一季度的各行業平均薪酬排名為例,真正能達到月薪過萬遍地的,主要分布在高技術制造業、金融業和互聯網行業。

        這幾個行業高工資一直眾所皆知,動輒幾十、上百的年薪。

        但這在中間,又有多少普通一線打工人的工資,被他們平均了。

        更別說企業老板高管了。

        根據騰訊控股發布2022年全年財報,騰訊2022年凈利潤1882億。

        按照這樣的算法, 十點君的工資和馬化騰一平均,也能打敗全世界99.99%的人。

        所以說,平均值對于普通人來說,真的只是看個熱鬧。

        真正有代表性的中位數們和低收入群體,根本不會關心所謂的數據,更沒有時間在各種社交軟件上為自己發聲。

        他們大部分人只能看著銀行卡余額,為明天吃什么,孩子培訓班又到期了,拼多多怎么才能省幾塊錢紅包而操心。

        但說了這么多,十點君并不是想制造焦慮,傳遞悲觀。

        恰恰相反,我們想替大家快刀斬亂麻,然后長久地解綁。

        我們如果不仔細分析這一切,盲目樂觀,幻想未來,那極有可能會導致,大家到最后接受不了預期和現實的落差,整個人陷入頹廢狀態。

        又或者接受了各種不對稱和虛假信息的影響,被動卷入各種焦慮和內卷當中,打亂自己原本的節奏。

        之前,有個杭州媽媽的故事在網上很火。

        為了多賺一點錢,她一天打三份工。

        白天是公司文員,早8點半到晚5點半,月薪6500,好在偶爾能去附近接送孩子;

        晚上是主播助理。每周三天晚7點到9點協助主播,核對整理產品,記錄產品的售賣數據,一個月2000左右;

        其他時間還兼職寫手,一篇30塊錢,一個月能接到40篇左右,午休的時候和周末的時候瘋狂寫,一個月能到手1200-1500左右。

        很多人驚嘆她的時間管理,認為這樣太辛苦了。

        她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經??吹酱蠹以谡f自己月入過萬,都不好意思評論。在你們眼中,月入過萬好像是件很容易、很正常的事,但我一天打3份工才勉強月入過萬?!?/strong>

        這個世界的確有富人,也有賺錢很容易的人。

        某某做生意的同學,一年能賺幾百萬;

        某某鄰居的孩子,大學剛畢業一個月就兩萬;

        某某親戚不到30歲,又是買房買車。

        可這樣的人,真的真的真的太少了。

        大多數人其實都如你我一樣,起早貪黑,加班熬夜,辛辛苦苦 一個月 最后也就拿著幾千塊錢。

        有讀者曾給我留言。

        她的老公為了200塊的工時費,加班到11點才下班,沒吃飯沒喝水。

        回家后卻開心的和她分享:

        “今天運氣不錯,掙到娃兒半個月尿不濕錢了!”

        也有人講述自己,拿外出辦事的公交費去報銷,老板卻說公交費不報。

        “這對老板來說是沒幾個錢,但是對我來說可以買幾斤雞蛋了?!?/strong>

        甚至還有人做完全麻胃鏡,切掉三個胃息肉,不能吃早飯,昏昏沉沉空著肚子繼續去上班。

        “就為了老板別扣我三百塊?!?/strong>

        什么是普通人賺錢的真相?

        我想這就是。

        能月入一萬的人,無論在哪個城市都不算低了。

        可現實是,一萬塊,大城市不夠花,小城市賺不到。

        而正常的的普通人,只能一塊、一塊地賺,一分、一分地省,連買斤雞蛋幾塊錢都得斤斤計較。

        房貸、養娃、疾病……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壓下來,哪里都要花錢。

        別說月入過萬了,一年到頭能剩下幾萬都算很不錯了。

        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固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但今天我們討論這個充滿爭議的議題,并不是為了證明高收入就一定幸福,低收入就一定不幸。

        在這個世上,有人衣食無憂,但身心疲憊,感情孤單;

        也有人物質匱乏,但內心充實,家庭和睦。

        經濟基礎一定程度決定了生活質量,但它無法百分百衡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我們的價值觀也不該局限在金錢的獲得與消費。

        健康、家庭、時間、自我價值、人際關系等等同樣需要關注。

        清華科學家顏寧在央視演講中,提到過自己和學生的一次對話。

        當時電視劇《歡樂頌》爆火,有學生就過來跟她說:

        顏老師,我想了一下,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墒?,你看她賺多少錢呀。

        你每天那么辛苦,你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里不會不平衡嗎?

        顏老師,我想了一下,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墒?,你看她賺多少錢呀。

        你每天那么辛苦,你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里不會不平衡嗎?

        顏寧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

        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她很感慨:

        “我覺得一個人不論是誰,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公平的。就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

        既然每個人最后的歸宿都是一樣的,那么你在這個世界上,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對我而言,只是覺得我很簡單地去喜歡這么一個世界(指科學的世界)”

        這些年,十點君聽過很多人感嘆自己不幸福,一無是處。

        其實不是他們越來越浮躁,而是他們越來越不面對自己。

        把社交媒體上鼓吹的存款幾百萬,坐擁好幾家公司,當成自己的人生的目標,構成自己的參考系。

        從某種角度來說,有時候羨慕別人,不是一件壞事,而是證明我們太渴望變好了。

        我們也要承認,每個人出生的起跑線不一樣。

        有的人出生就是羅馬,瀟灑愜意;

        有的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羅馬,只能努力護一家周全。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活法。

        與其用別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不如考慮擇怎么把手里的牌打好。

        就像有句話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那個為生活一直奔波的你,那個努力給家人更好生活的你,何嘗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點個 【在看】, 與其仰望別人的星空,不如找到自己的幸福。

        月薪多少會讓你有幸福感呢?留言區等待你的答案,也可以同步留下坐標,和大家一起抱團。

        作者 | 小嗲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叮咚,雅君首場牛肉直播福利來啦~

        即有機會免費領取牛肉試吃包(內含兩小袋),

        享受美妙味感吧!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星標“十點讀書”

        及時接收每晚新鮮出爐的推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發布于:福建省
        閱讀 ()
        推薦閱讀
        今日搜狐熱點
        久久三级无码
        <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2. <button id="wpom7"></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