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 <button id="wpom7"></button>

      1. 鈞魂分享:上博青銅器巡禮之五

        原標題:鈞魂分享:上博青銅器巡禮之五

        上博青銅器巡禮之五

        鈞魂分享

        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

        愛好古陶瓷/青銅器/金銀器研究;熱衷于古代藝術品收藏

        上博古代青銅館陳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銅器,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又以具有長篇銘文和著錄的重較多為特色,新的陳列品中還有西周的晉候器和秦國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前言

        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幟,它是等級森嚴的貴族社會崇尚禮制的特殊產物。當時用于祭神享祖、禮儀交往、宴饗賓客等活動中的青銅器稱為禮器。不同身份的貴族,擁有與他們地位相稱的禮器。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是早期鐵器時代,這時青銅器的鑄造仍在繼續發展。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青銅器種類的繁多,紋飾的精美,鑄造技術的完善是古人創造能力的光輝體現。商周的青銅藝術是極其燦爛的文化遺存。中國邊遠地區,發現了許多具有獨特造型和鮮明地方風格的青銅器,這是了解古代中國各族的文化面貌和相互交融的珍貴遺物。眾多的青銅器,顯示了邊遠各族青銅藝術的成就。

        萌生期青銅器

        (夏代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中國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青銅文化。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了青銅容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飾件,并發現鑄造遺址。青銅禮器造型初具規范,器壁勻薄,陶質塊范鑄造技術已達熟練水平。具有獸面特征的紋飾和綠松石鑲嵌工藝也已形成。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顯示中國業已步入文明社會。

        育成期青銅器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中國青銅藝術趨于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條峻深勁利。分鑄技術的應用已較嫻熟,制范、合范技巧相當進步。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在黃河、長江的中游地區多有發現,奠定了青銅藝術鼎盛發展的基礎。

        鼎盛期青銅器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1世紀)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銅藝術輝煌燦爛。商代禮器的重酒體制臻于完善,滿布器身的紋飾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結合的方法,精美絕倫。運用夸張、象征手法表現動物神怪的獸面紋空前發達,既莊嚴神秘又富有生氣。紀事體銘文在商末出現。周初禮器沿襲商制,并出現了向重食體制轉變的端倪。鑄記長篇銘文是西周青銅禮器的重要特點。

        交龍垂鱗紋鼎

        年代:春秋晚期

        此鼎口沿立有外撇的附耳,深腹,腹中部內收呈束腰狀,下腹部外鼓且明顯下垂,平底下置三個粗壯的蹄形足。這種束腰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楚文化因素,不見于其他區域。

        犧尊

        年代:春秋 晚期

        重量:10760g

        尊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間一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從其結構看,這是一件溫酒器,牛背上的鍋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裝于尊腹用來溫酒。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發布于:江蘇省
        閱讀 ()
        推薦閱讀
        免費獲取
        今日搜狐熱點
        今日推薦
        久久三级无码
        <button id="wpom7"></button><strong id="wpom7"></strong>
      2. <button id="wpom7"></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