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王健林出手了。
最近A股掀起一陣減持潮,中國前首富王健林罕見的加入了減持隊伍。
4月19日,萬達電影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萬達投資計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53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減持市值近10億元。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萬達主動減持萬達電影并不常見。的確,過去萬達減持,大多是因為業績補償或定向增發導致的股份被動減少,但這次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萬達投資一致行動人萬達文化集團還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2%股份,價值近6億元。
前前后后,萬達完成了兩筆套現?!鞍岩粋€億當小目標”的69歲王健林,缺錢了?
萬達電影對賭失敗,股東多次減持
自2005年成立以來,歷經十幾載的發展和積淀,萬達電影已成為影院經營的領軍品牌,但近年來公司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萬達電影(13.820, 0.25, 1.84%)(002739.SZ)4年三虧生存艱難,王健林正通過減持、質押彌補財務風險。
根據公告,萬達電影控股股東萬達投資持有公司股份8.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99%。此次萬達投資計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53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
減持原因是:“股東自身資金需求”。按公司最新市值計算,此次套現金額超過9億元。
就萬達影視的業績而言,2014年和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6.91億元和-39.70億元,兩年虧損達66億。2016年萬達影視雖未公布業績情況,但就其推出的幾部電影票房來看,可以說是業績不佳。盡管暑期檔的《魔獸》在國內斬獲14億票房,但到了國外并不賣座,最終仍以虧損告終。張藝謀打造的《長城》票房撲街;《快手槍手快槍手》等票房表現也不突出。而萬達影視的業績承諾則是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并報表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累計不低于50.98億元。如此鮮明對比,讓人唏噓不已。
2019年至2022年,萬達電影近4年來凈利潤虧損超126億元,而公司2013年至2018年累計凈利潤僅75.75億元。
其中,2019年,萬達電影105億元收購萬達影視95.7683%股權,然而公司已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對賭。即便是張霖重掌萬達電影,也未能扭轉頹勢。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萬達電影并未像整個行業一樣,創造良好的業績,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54.35億元,同比下滑5.23%;凈利潤虧損47.29億元,同比下滑324.87%。
進入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回暖,萬達電影股價上漲,公司控股股東卻伺機套現。
4月19日晚間,萬達電影公告稱,萬達投資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538.11萬股,按照公告日收盤價計算,最高可套現約9.5億元。
此前,3月,萬達電影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萬達文化集團減持4356.53萬股,套現約5.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投資和萬達文化集團實際控制人為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他這兩次減持最高可套現超15億元。
此外,3月18日,萬達投資在解除全部質押股份后,又不斷有新增質押,質押比例已增至7.84%。
對于減持的原因,萬達文化表示,用于償還部分股票質押貸款,降低質押風險。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自去年十月底至今,萬達電影的漲幅接近50%,但是距離高點萬達電影仍跑輸部分同行。作為萬達系優質的資產,王健林選擇此時進行減持,也表明可能真的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
看來,當年立下“賺一個億”小目標的王健林,真的缺錢了。
69歲的王健林,還再嘗試東山再起
王健林的人生,見證了中國房地產的興起、鼎盛、轉型。
2017年,萬達經歷了低谷,“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排查萬達等企業融資情況”的傳聞,導致萬達遭遇了“股債雙殺”,后來證實是個“假消息”,卻促使萬達完成了調整。
此后,王健林變得低調起來。對外,他不參加會、不接受采訪,不再大談房地產與“把一個億當小目標”;對內,萬達甩賣資產,把重資產逐漸過度成輕資產,盡快實現轉型。
當王健林當年提出要掙一個億的時候,公司就有人站起來反對他,說他是“說胡話”,但王健林堅持認為:只有先定目標,才能去奮斗,即使達不到目標,完成一部分也是好的,心和舞臺都是逐漸放大的過程。
之后,整個萬達集團開始轉型,全力轉向文化、體育、旅游、網絡。
于之前的投資風向不同的是,萬達不參與投資,只提供品牌價值與運營管理。這也是萬達能“起死回生”、王健林東山再起的底層邏輯。
事實證明,王健林的選擇正確,房地產迎來了一波大洗牌。
去年,低調的王健林“復出”了。與之對應的是,其家族財富值回到1000億元。
雖然,這個財富值比著他當首富時不能算高,可房地產躺著撈金的時代一去不返,看看麻煩纏身的許家印、債務壓頂的孫宏斌,仍是“內地房地產首富”的王健林,好似東山再起。
但王健林也有“大麻煩”???0歲的他,本該收獲一個IPO,卻遲遲沒來。
這個沒能IPO的公司名叫萬達商管。
2018年,危機四伏的王健林一鼓作氣,萬達商業地產從港交所退市,更名萬達商業,陸續拋售海外資產項目。得益于萬達全集團執行的輕資產戰略,萬達商業轉型并向A股發起IPO申請,可公司上市步伐不太順利。2021年,萬達撤回了萬達商業的IPO申請。
或許是萬達商業有萬達商業地產的影子,王健林重新弄了一個新上市主體萬達商管,他沒選擇A股,而是去了港交所,結果同樣不盡人意,萬達商管的上市規劃敗在了2022年。
再次失敗了。王健林沒氣餒,他再次提交了IPO申請。為什么,他如此看重萬達商管上市?
某種程度上,這是王健林對“自我”的一種肯定。萬達商管是萬達由重到輕一步棋,上市一般代表了市場對企業的認可,王健林現年69歲,即便是企業家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紀。
前半生風光無限的他,顯然想證明“我能行”,退休前再拼一把。
于是就有了王健林近期減持套現6億元的新聞。這次連續減持的動作,反映了王健林的心里狀態。盡管萬達商管沒上市,也需要錢,去擴大項目規模,養團隊。
招股書顯示,2022年,萬達商管在管商場425個較2021年只增加了8個。公司在項目擴張方面比較緩慢。王健林很無奈,他不想緩慢。要是拿萬達商管的錢去擴張,公司可能無法短期內完成業績“對賭”,如果不擴張,萬達商管規模上不去,IPO就會有難度。
可以看出,萬達減持是主動的,而王健林套現,是被動的。
這次能否如愿實現萬達商管IPO夢,在此一舉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